ASI认证的体系较为复杂,涵盖绩效标准与监管链标准,绩效标准又细分为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多方面准则。部分企业在涉足认证时,未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学习。例如在环境准则里,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精确计算、减排目标设定,以及废水、废渣处理的合规标准界定等方面模糊不清;在社会准则层面,对员工权益保障的具体要求,像合理工作时长、劳动强度限制,以及与当地社区、原住民权益协调等方面理解浅显,致使在认证审核中漏洞百出,不符合项频现。
健全且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是通过ASI认证的根基,一些企业缺乏明确清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未能将ASI认证理念融入日常运营管理决策的核心流程。在材料管理环节,从原材料采购源头的供应商筛选缺乏可持续性考量,到使用过程中的精准管控,再到产品流向的追溯体系构建,均存在诸多缺陷。数据记录与管理的混乱无序,如能源消耗数据因监测设备精度不足或记录流程不规范,无法真实反映实际能耗水平;污染物排放数据统计漏洞,使得审核时数据真实性大打折扣,这些都成为认证路上的绊脚石。
环境管理举措的不力严重阻碍认证进程。铝生产能耗高、污染大,ASI认证对环境指标要求严苛。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方案缺乏科学性与可行性,难以达成既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水资源管理粗放,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且废水处理不达标,肆意排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企业生产扩张时忽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既无有效预防措施,也未建立合理补偿机制,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与ASI认证的环境要求背道而驰。
社会责任履行的缺失同样不容忽视。ASI认证着重关注企业在人权与劳工权益方面的表现。一些企业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远超员工承受范围,且员工培训体系形同虚设,严重侵害员工权益,违背认证准则。在与当地社区和原住民互动方面,沟通渠道不畅,合作机制匮乏,漠视其合理诉求与权益,引发诸多社会矛盾与纠纷,导致认证审核无法顺利过关。
供应链管理的脱节使企业在认证中陷入困境。ASI认证的监管链标准要求铝材料供应链全程可追溯与可持续性管理。部分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之间信息壁垒高耸,数据传递受阻,无法对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与监督。在认证审核时,无法提供完整准确的供应链信息链,从原材料产地来源,到加工过程的各项参数,再到产品流向终端客户的详细记录,链条断裂,无法证明整个供应链符合ASI认证标准。
此外,对于临时认证阶段问题的轻视与处理不当,也是部分企业最终认证失败的原因。当企业初次审核存在部分不符合项而获得临时认证后,未能全力整改,问题依旧,在后续审核中持续暴露,导致认证最终功亏一篑。
友情链接: 上海楠贝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
2024 © 上海楠贝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13810406181 沪ICP备17012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