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日化界“老大”宝洁尚未拨开中国业绩下滑兼高管离职的阴云同时,“老二”欧莱雅却在上海喜气洋洋地发布年度财报——去年其在华实现销售120.5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增长12.4%.让欧莱雅中国CEO贝瀚青眉飞色舞的是,旗下巴黎欧莱雅在去年已夺下中国市场第一美妆品牌的宝座。
宝洁身陷高管流失困局
“在中国化妆品市场我们并不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更大。但欧莱雅的增长更快,夺下第一只是时间问题。”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早在2009年便向羊城晚报记者如此坦言。
4年之后,他的“愿望”终于逐步实现——欧莱雅坐上了中国第一护肤品集团、中国第一彩妆集团、中国第一专业美发产品集团、中国第一男士护肤品集团的四把交椅。而此前这些头衔,有的曾经属于宝洁。
相比起来,近期宝洁身陷高管流失的困局中倍感尴尬——继在宝洁工作了21年的大中华区销售总裁翟峰突然离职之后,宝洁北京科研中心总裁也于2012年下半年宣布离职,研发部高姓负责人跳槽至欧莱雅,2012年底,研发部门三负责人跳槽至资生堂。而最新消息传出,2013年2月底,宝洁大中华区公关总监陈默也宣布离开就职5年的宝洁。
“这些高管的离开,大多跟宝洁去年的业绩不佳有关。”一位日化界内部人士分析指出,“相比而言,宝洁的集团业界应该还是最大的,但是欧莱雅的单一品牌已经逐个击破,‘第一’的宝座很可能要改写。”有记者了解到,宝洁目前在化妆品一块已经优势不明显,但牙膏以及日常洗涤类仍占优势。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2013年第二财季,宝洁净营收为221.75亿美元,同比增长2%。
引入新品牌战况激烈
“要当中国化妆品第一”是当年盖保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到了现在,贝瀚青低调许多:“我们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他补充解释,“我们有自己的战略。”
贝瀚青此言,是针对宝洁今年发力引入4个新品牌而言的。业界纷纷猜测,宝洁需要新品牌来刺激市场。“我们在中国已经有20多个品牌了,我们希望品牌的规模不能太小,多元化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品牌规模也不能太大,不便于管理。但是,我们品类齐全和完善,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话中有话,贝瀚青还是针对宝洁引入多品牌行为透露,欧莱雅也将会在未来几个月引入新品牌。
在消费品行业中,欧莱雅(L'Oréal)和宝洁(Procter & Gamble)是两个领先的跨国公司,它们分别在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家居清洁产品等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关于“围剿”的说法可能是指欧莱雅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来加强在美容和个人护理领域的竞争力,其中可能包括:
产品创新:欧莱雅可能通过不断推出新品、升级现有产品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份额。
市场营销:通过加大在广告、促销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
渠道扩展:扩大产品在不同渠道的销售覆盖范围,提高销售额。
国际化战略: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寻求更多的增长机会。
收购并整合: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或品牌,增强自身实力和市场地位。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举措,具体情况可能受到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动向等因素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消费品行业,各家公司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这可能导致类似“围剿”、“反围剿”的竞争态势。
友情链接: 上海楠贝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
2025 © 上海楠贝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13810406181 沪ICP备17012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