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足迹管理:从“单点核算”到“全链穿透”
1.核算标准的深度契合
ASI绩效标准(PS)要求企业建立覆盖铝土矿开采、电解铝生产、铝材加工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体系,而CBAM强制要求进口铝产品披露“从摇篮到大门”的碳排放数据。这种标准的一致性使通过ASI认证的企业可直接复用认证数据应对CBAM申报。例如,云铝股份通过ASI认证后,其绿电铝产品的碳足迹数据自动满足CBAM核算要求,出口欧盟时无需额外投入数据整理成本。
2.数据质量的双重保障
ASI认证要求企业通过第三方机构验证碳排放数据,而CBAM从2026年起强制要求进口商提交经核查的排放报告。这种“认证+核查”的双重机制显着提升数据可信度。云南神火铝业在获得ASI认证后,其吨铝碳排放强度下降42%的结论得到欧盟认可,在CBAM过渡期内避免了因数据争议导致的申报延误。
3.减排路径的协同优化
ASI认证推动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如水电替代火电),而CBAM通过碳价机制倒逼减排。两者共同作用下,铝企的减排动力显着增强。例如,俄铝通过ASI认证将再生铝占比提升至30%,同时利用CBAM的碳价信号调整生产策略,其低碳铝产品在欧洲市场的溢价率达10%-15%.
二、供应链追溯:从“模糊管控”到“精准溯源”
1.监管链标准(CoC)的支撑作用
ASI监管链标准要求铝材料从矿山到终端产品的全流程可追溯,这直接响应了CBAM对供应链透明度的要求。例如,诺贝丽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铝罐料供应链追溯,其产品成功进入红牛、星巴克等品牌供应链,在CBAM框架下的合规风险降低50%.
2.数字化工具的深度应用
企业可通过物联网(IoT)设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并与ASI认证平台对接。例如,云铝文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全厂数据,自动生成符合CBAM要求的供应链追溯报告,效率较传统人工核算提升70%.这种技术应用使企业在应对CBAM突击检查时更具主动性。
3.供应商管理的闭环升级
ASI认证要求企业对上游供应商进行ESG风险评估,而CBAM从2025年起要求进口商提供原材料供应商的碳排放数据。两者结合形成“认证+审查”的供应商管理模式。波尔公司通过ASI认证将采购份额向合规供应商倾斜30%,供应链整体合规率从65%提升至92%,有效降低了CBAM下的供应链风险。
三、政策协同:从“单一合规”到“系统整合”
1.与欧盟其他法规的联动效应
ASI认证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形成互补。CSRD要求企业披露供应链可持续性信息,而ASI认证提供了具体的评估框架。例如,某铝加工企业通过ASI认证后,其ESG报告中新增“社区投资金额”“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直接满足CSRD的披露要求。
2.全球市场的准入门槛
ASI认证已成为欧盟采购的隐性标准。特斯拉、可口可乐等企业明确要求供应商使用ASI认证铝,以降低自身ESG风险。这种市场逻辑与CBAM形成叠加效应:通过ASI认证的铝产品不仅能规避碳关税,还能优先进入高端供应链。中孚高精铝材公司通过认证后,年订单量增长18%,其中60%来自欧盟市场。
3.国内政策的衔接机制
中国《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要求企业加强碳足迹核算,而ASI认证提供了成熟的方法论。例如,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ASI认证构建碳足迹数据库,其核算结果与国内政策要求高度契合,为参与全国碳市场奠定基础。
友情链接: 上海楠贝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
2025 © 上海楠贝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13810406181 沪ICP备17012129号